关于三国时期司马昭的诗作,综合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,主要信息如下:
一、代表作《潜龙》
原文内容
《潜龙》是司马昭因井中黄龙传说所作,全诗为:
> 伤哉龙受困,不能逞深渊。 > 上不飞天汉,下不在乾田。 > 蟠居于井底,鳅鳝舞其前。 > 藏牙伏爪甲,嗟我亦如然。 该诗以黄龙被困井底比喻自身壮志难酬的境遇,同时暗含对权臣专权的愤懑。
创作背景
诗作源于民间关于黄龙兴盛与井底囚徒的传说,司马昭借此表达因权臣当道而无法施展抱负的苦闷。此诗成为其篡权野心的重要佐证。
二、其他相关作品
《积善行》
司马昭晚年所作,内容为:
> 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 > 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 该诗强调道德积累的重要性,但具体创作背景存疑。
三、历史影响
《潜龙》因曹操之子曹髦的《潜龙》诗而广为人知,常被误认为司马昭所作。实际是曹髦借诗表达对司马昭专权的愤恨。
陈寿在《三国志》中引用了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”这一成语,但该句出自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,并非司马昭本人所作。
综上,司马昭最著名的诗作是《潜龙》,但其创作背景存在争议,且被曹髦的《潜龙》诗广泛传播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