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孝亲敬长的名人名段,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:
一、经典名言
1. 孟子思想
"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"(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)
"亲亲,仁也;敬长,义也"(《孟子·尽心上》)
"孝有三:大尊尊亲,其次弗辱,其下能养"(《礼记》)
2. 孔子思想
"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"(《论语》)
"色难。有事,弟子服其劳;有酒食,先生馔,曾是以为孝乎?"(《论语》)
"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"(《论语》)
3. 其他思想家
荀子:"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"(《荀子》)
韩非子:"法者,治之端也;术者,治之术也;势者,治之机也",强调以礼治国需从孝道出发
《孝经》:"父爱如山,母爱如水"(虽未直接引用,但常被后世以此比喻)
二、感人故事
舜的孝行
舜在继位后仍保持对父亲瞽叟的恭顺,对弟弟象的慈爱,成为古代孝道典范。
曾参的孝心
曾参为响应母亲呼唤,背柴回家,体现"父欲养而亲不待"的紧迫感。
黄香温席
东汉黄香冬夜为父亲温席,展现少年孝子的温情。
三、现代延伸
爱迪生:"父母给的那叫背景,自己打的才叫江山"(《爱迪生语录》)
雨果:"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,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"(《雨果文集》)
注:部分名言存在多版本表述差异,如"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"原指需知晓父母健康状况,后引申为需常怀孝心。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