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飘摇欲坠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读音为 yáo yáo yù zhuì,形容物体或局势非常危险,即将失去平衡或崩溃的状态。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:
一、核心含义
物理状态:
指物体因结构不稳或力量失衡,呈现摇晃并即将坠落的状态,如“吊桥摇摇欲坠”“建筑物摇摇欲坠”。
抽象比喻:
常用于形容局势、地位或体系的不稳定,如“政权摇摇欲坠”“经济形势飘摇欲坠”。
二、出处
该成语出自明代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零四回:“陨大星汉丞相归天,见木像魏都督丧胆:‘众视之,见其色昏暗,摇摇欲坠。’”原指木像因年久失修而显得昏暗且即将倾倒,后引申为比喻事物岌岌可危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近义词:摇摇欲倒(侧重身体摇晃)、风雨飘摇(多用于形容局势动荡)、危如累卵(强调危险程度极高)。
反义词:稳如泰山(形容极其稳固)、安如磐石(比喻不可动摇)、固若金汤(多用于形容防御工事坚固)。
四、语法功能
谓语/定语/状语:可作谓语(如“建筑物摇摇欲坠”)、定语(如“飘摇欲坠的吊桥”)或状语(如“他站在摇摇欲坠的边缘”)。
感情色彩:含贬义,多用于负面情境的描述。
五、使用示例
自然景观:
狂风暴雨中,古老的钟楼显得摇摇欲坠,令人心生敬畏。
社会现象:
随着经济泡沫的破裂,该公司的股价已出现飘摇欲坠的迹象。
文学表达:
梦境中,我仿佛置身于飘摇欲坠的楼阁,挣扎求生。
通过以上分析可知,“飘摇欲坠”通过生动的意象传递出危机感,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