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审题与立意
明确写作目标:需围绕身边人物的独特特点展开,如爱读书、乐于助人、运动达人等,并通过具体事例体现。
立意建议:可尝试从反差角度(如“大老虎”般的严厉与“小白兔”般的温柔并存)或意外发现(如日常行为中的不常之举)入手,增加文章吸引力。
二、结构与内容
开头 - 直接点明人物身份(如“我的班主任”)或设置悬念(如“班级里最神秘的邻居”)。
- 示例:
> “她是我们班的‘故事大王’,每次班会都能讲出惊险刺激的冒险故事。”
中间
- 运用外貌、语言、动作描写展现特点,注意细节刻画(如爷爷戴戏碟的姿势、表弟调皮时的神态)。
- 示例:
> “爷爷每次买戏碟都像孩子般兴奋,递烟时眼睛放光,坐凳时身体前倾,完全沉浸在戏曲世界里。”
结尾
- 总结人物特点,可加入评价性语言(如“他真是个快乐的‘老顽童’”)或呼应开头(如“她用故事点亮了我们的班级”)。
三、写作技巧
侧面描写: 通过他人反应(如同学的羡慕、老师的赞许)烘托人物特点。 对比手法
语言优化:使用比喻(如“像熟透的苹果”形容脸蛋)和拟声词(如“爷爷的笑声像银铃”)增强表现力。
四、优秀范例参考
《爷爷的戏碟》:通过爷爷买戏碟、与摊主互动的细节,展现其对戏曲的痴迷,结尾以“乐天派”总结人物性格。
五、常见错误提示
避免空洞描述,需结合具体事件;
人物特点应贯穿全文,避免前半段写特点、后半段写琐事;
注意语句通顺性和标点符号规范。
通过以上建议,建议学生在写作时先明确人物特点,再围绕事例展开,最后总结升华。教师可针对学生习作进行针对性指导,帮助其提升写作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