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东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代表,其特点可分别从以下角度进行概括:
一、西汉赋的特点
辞藻华丽,排比铺陈 西汉赋以辞藻的华丽和排比的铺陈著称,如司马相如的《上林赋》通过“铺采摛文,体物写志”展现宫殿、狩猎等宏大场景,达到“镂金错彩”的艺术效果。
篇幅宏大,气势恢弘
大赋篇幅通常达数千字,如《两都赋》等,通过长篇叙事展现都城气象,体现“体物写志”的创作倾向。
依经立义,内容官方化
西汉赋多以儒家经典为根基,强调“讽谏”功能,如《子虚赋》借神话故事批判时弊,体现“赋之讽”的特点。
二、东汉赋的特点
抒情与写实结合
东汉赋逐渐摆脱西汉的官方化倾向,转向抒情与写实并重。班固的《两都赋》虽仍具规模,但更注重历史真实与人物刻画。
篇幅缩短,语言雅赡
相比西汉,东汉赋篇幅普遍缩短,语言风格由华丽的辞藻转向雅赡清丽,如张衡的《东京赋》在描绘都市时更注重细节描写。
历史化倾向明显
东汉赋家开始关注历史叙事,强调“纪行赋”的历史沉思,如班固通过《汉书·艺文志》式的赋体记录文化现象,体现“继周”文化传统。
三、两汉赋的共同特征
形式介于诗文之间: 兼具诗的韵味与文的叙事性,如刘勰所言“铺采摛文,体物写志”。 功能转变
综上,西东汉赋在艺术表现和创作理念上形成了鲜明对比,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