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锡望族邹氏的传说主要与其历史沿革、名人辈出以及文化遗产有关。以下是一些关键点:
邹戬与无锡邹氏的渊源
无锡邹氏主要分两支,均源于宋代人邹戬。邹戬曾任广济军禄事参军,生六子。长子邹浩,字志完,号道乡居士,宋元丰五年进士,官至吏部侍郎,因其为人刚直不阿,得罪了权奸,故而曾两次被贬岭南,卒后谥“忠”,世称“邹忠公”。邹戬第三子后迁居无锡,是为无锡邹氏始祖之一。另一支则是据《无锡邹氏家乘(中和堂)》记载,该族第七世邹朴(邹浩之侄)赘于无锡华庄,是为无锡邹氏始祖之二。
无锡邹氏的繁衍与名人
邹朴一脉历经八百余年的繁衍,后世出了许多人才,无锡历史上的邹姓名人,如画家邹迪光、杂剧家邹式金等都出自该族。元代,华庄邹氏的邹瑾一支又迁徙到徐塘一带(今属无锡后宅),把这里发展成为今天无锡最大邹姓聚居地,留下了邹搭过桥(今周打鼓桥)等遗迹。邹瑾生五子,十三孙,或仕或隐,一门才盛,时称“徐塘十八马”。后宅邹氏的后人中有法学家邹文海、科学家邹承鲁等才俊,著名历史学家钱穆的第一任夫人邹氏也出生在这里。
无锡邹忠公祠
无锡邹氏后裔对“邹忠公”崇幕有加,明万历年间由愚公谷主人邹迪光主持,在寺塘泾修建了邹忠公祠。康熙年间,祠堂倒塌,邹氏族人在香花桥东重建了忠公祠,乾隆年间,另一位大画家邹一桂又对祠堂进行了修葺,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无锡邹忠公祠便是在此基础上翻建的。而竖立在惠山古镇的“人杰地灵”牌坊也是由邹迪光的次子邹德基所书。
邹氏的文化遗产
在山清水秀的南方小城无锡,邹氏宗亲曾经居住过。据记载,在唐末宋初,无锡一带的邹氏始祖邹实居住在钱塘江附近。宋朝中期,无锡邹氏第七代有朴公,出身于官宦之家,从常州始迁到硕放中华庄建家立业,耕读传家,是邹氏在无锡的始迁祖。无锡邹氏儿女传承了百代有余,为世代子孙留下了诸多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。
无锡邹氏的科举成就
明嘉庆万历年间,无锡邹氏二十二世孙邹弘基迁至锡城,在无锡南市桥至虹桥段(现学前街“顾毓秀故居”所在位置)聚族群居。在这短短的一里路,明清二朝的邹家竟然先后出了十一位科举进士,其中有状元邹忠倚、探花邹奕孝、传胪邹一桂等,这在江南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。
这些传说和记载不仅展示了无锡邹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,也反映了邹氏在无锡地区的重要地位和影响。